今天「爱动天使社区」小故事栏目的讲述者谦谦妈妈,自述自己是“魔鬼妈妈”,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帜,用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安排,但却让彼此都疲惫不堪。
我们相信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深厚的情感联系,这导致父母常常难以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需求。同时,社会压力和自我认同,也往往让父母将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投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安排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东西。
在这个故事里,谦谦妈妈曾经深感愧疚,但「安妥邦」想说的是,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往往需要学习和扮演多种角色,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保持学习。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看到的是,当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倾听孩子的声音时,彼此都变得更好了。
无论你是否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同样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这个小小的故事能让你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爱孩子。
我们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故事,帮助更多的人。
「都是为了你好」如何伤害孩子
第一次当妈妈的我非常悔恨,我的“冷漠“伤害着孩子的心,我简直就是一个“魔鬼妈妈”。
三年级下学期,一次我在家发现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非常差,当时就迫切想要纠正她所有的问题,没有跟孩子商量就让她转到重点小学去读书,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帜,我开始了自己的“作妖”,
为了上重点小学,我动用了身边的各种关系,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当看到孩子不“领情”“叛逆”的样子,我脾气变得非常差,痛苦不堪,重点小学上了不到一个学期,孩子出现了好多以前没有过的症状,频繁眨眼、撅嘴,作业拖拉至凌晨,急躁易怒,在几次和孩子的冲突后,他不去学校了!当时的我不知所措!觉得我的人生要完了。
亲戚朋友都很关心我,推荐了几本书给我,其中有一句话,触动了我: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看到书里面的描述抽动症孩子的情况跟孩子的症状一模一样,而家长却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去处理“冲突”,其实孩子爱我们比我们爱他更深,我也深深地反思了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孩子内心的关注少之又少,我要给他的是我自己需要的,而不是他需要的,孩子如今这样我除了自责,就是对孩子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
治疗,增进彼此的理解
接下来,我跟孩子就奔波在去医院的来回,认真按照疗程服药,按照网上的一些运动方法,拍球、跳绳等等户外训练,也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及时疏解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让他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经过3个月的治疗,孩子没有了症状,治疗了约1年,当医生说可以停药的那一刻!我释然了,虽然,生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我们彼此的理解,我的耐心和细致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我每天用心陪伴孩子,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我及时和老师沟通,以便让他们知道孩子的情况,我也努力和孩子的同学交朋友。那是我和儿子度过的最艰难的时光,同时也是我们母子同甘共苦、最幸福的时光,我们心贴心,相互信任,彼此爱着对方,家长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一起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快乐中。
我们希望我儿子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鼓励,也许你们现在正在“遭遇”这种痛苦,但是,你要相信“坏事”有时候会变成好事,事后看,和孩子们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奋斗、相互鼓励真的是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