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跟遗传有关吗?

作者:许全梅 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在门诊接诊抽动障碍的小朋友,有家长会问“家里人都没有这个疾病,为什么小朋友会得这种病?”“这种疾病会遗传给后代吗?”,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会说爸爸或者妈妈等亲属有类似的症状,是遗传来的吗?那么抽动障碍到底跟遗传有没有关系呢?

已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抽动障碍里比较严重的类型,特点是多种运动抽动和至少一种发声抽动持续超过一年以上。2024年有一篇发表于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的文章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Points to Novel Locus for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1]。该文章通过总结多个欧洲抽动障碍数据库和既往发表的资料,筛选出6133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和13565例对照组患者的基因数据,通过遗传相关模式和多基因风险评分来寻找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可能的致病位点。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在染色体5q15发现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相关的基因位点,该位点位于NR2F1-AS,NR2F1和Inc-NR2F1基因簇的上游。顶部相关的SNP位于CTD-2091N23.1,该基因编码的IncRNA功能尚未被验证。该研究发现的染色体5q15区域既往已经被其他研究报道与神经发育表型有关。

国内也有关于中国儿童人群抽动障碍相关基因的研究。近期文献Whole-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high-confidence genes for tic disorder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2],对390例抽动障碍患儿和372例健康儿童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利用基因富集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检测可能的致病基因。结果发现,共有12个已知抽动障碍候选基因中的14个变异被认为是潜在的易感变异。10个已知的候选基因中的10个变异被确定为潜在的致病变异。28种已知基因的变异在抽动障碍患者中明显增多。此外,354个先前未经证实的抽动障碍基因在患者中异常高。PI3K-Akt信号通路、鞘脂代谢和血清素能突触通路中富集的基因以及与FN1相互作用的基因被认为是抽动障碍的潜在新候选基因。

从以上国内外人群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已经发现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基因比较多,但目前研究仍未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遗传因素是导致抽动障碍的重要因素,相信未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经济,对抽动障碍的基因研究会有更多的进展。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抽动障碍是一种涉及多种基因复杂遗传模式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受环境因素(例如:围产期不良因素的暴露:母亲吸烟、孕期饮酒、早产等;社会经济情况)、免疫学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您的孩子正在面临抽动障碍的困扰,也无需过度纠结于遗传因素,因为目前针对基因治疗还是非常有限的,无需徒增烦恼,加重焦虑的情绪。我们常用治疗包括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神经调控等,如果孩子有抽动的症状,建议正规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  Fotis Tsetsos, Apostolia Topaloudi, Pritesh Jain,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Points to Novel Locus for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 Biological Psychiatry July 15, 2024;96;114-124.

[2]  Lu Q, Zhou Y, Qian Q, et al. Whole-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high-confidence genes for tic disorder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 Clin Chim Acta. 2024;561:11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