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霄昂,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近年来,研究发现微量元素与抽动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作为家长和医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关系?如何正确地补充微量元素?
本文将从医生的视角,为您详细解读微量元素与抽动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1、微量元素与抽动症的关联
微量元素是我们身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它们在身体中的含量很少,即在人体内含量小于体重 0.01% ,但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目前,关于研究抽动障碍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部分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可能较低,如锌、钙、铁等。锌作为神经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元素,其水平在抽动障碍患者中普遍降低,锌的降低会影响细胞分裂增殖,最终导致神经末梢发育不良;钙是神经细胞代谢的激活剂,不少研究显示,抽动症儿童血钙浓度低于正常儿童,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
同时,研究发现微量元素水平与抽动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如铁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铜与神经递质、激素的合成和代谢,锰与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以及硒的抗氧化作用和参与神经细胞代谢。抽动障碍患者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血清铜水平升高,血清锰水平降低,血清硒水平降低,这些都可能与抽动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2、长期缺乏微量元素的危害
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锌、铁、钙等,可能加重抽动障碍的症状。严重抽动障碍的表现包括:
- 频繁的肌肉抽动:头部、面部、颈部、四肢和躯干等多个部位的肌肉抽动,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 声音抽动:喉部肌肉抽动导致发声异常,如咳嗽、清嗓子、发出怪声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 强迫症和强迫行为:抽动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强迫症和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触摸、计数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情绪障碍:抽动障碍患者可能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自卑、社交恐惧等。
- 学习困难:抽动障碍可能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影响患者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3、如何正确补充微量元素
要判断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医生可以判断孩子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此外,家长还可以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生长发育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微量元素缺乏问题。
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如果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补充:
1.食补
合理饮食摄入可以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补充微量元素。例如,缺铁可以通过食用红肉、鸡肉、鱼类、豆类等食物来增加摄入量;缺锌可以通过食用贝类、坚果、全麦面包等食物来增加摄入量;缺钙可以通过食用奶制品、鱼类、豆类等食物来增加摄入量。
2.补充剂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微量元素补充剂来增加摄入量。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剂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补充。
在临床中,有些家长可能会误判孩子的症状,认为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从而过度补充。还有一些家长可能会长期不注意孩子的饮食平衡,导致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过度补充铁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可能导致身体各种问题。
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微量元素摄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饮食平衡。关注孩子的饮食平衡,保证孩子摄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 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 科学补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微量元素补充,避免过量补充。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确保孩子的微量元素摄入处于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异常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和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抽动障碍的发生、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微量元素与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健康时,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平衡,确保孩子摄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在治疗抽动障碍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