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健康饮食指南,记住这两点就够了

作者|王春梅,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临床中发现抽动症患儿大多喜荤食,不吃蔬菜或很少吃蔬菜,若儿童长期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胃肠负担较重,易引起胃肠不适,从而会加重抽动症表现。

另外一个在饮食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对于已经患有疾病或身体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来说,容易对其造成叠加伤害。因此,抽动障碍患儿食物过敏程度往往较健康儿童更为严重,抽动障碍症状严重程度与患儿食物过敏程度息息相关。

为什么会产生食物过敏?这多与饮食习惯相关,由常摄入的食物引起,其引起的疾病隐匿复杂,发病时间滞后,故而难以及时发现病因,从而导致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标准。抽动障碍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

通过对食物过敏及日常饮食观察,可及时发现日常饮食中过敏的食物,从而指导及调整抽动障碍患儿的饮食,避免过敏食物继续对患儿机体造成影响,这对促进抽动障碍患儿健康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1.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多吃天然的食物。建议食用: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

不可暴饮暴食,需控制零食,少吃各种甜食、西式快餐、冷饮、碳酸饮料、咖啡、辛辣油炸食品等。因此此类食物中包含的添加剂、色素、咖啡因、水杨酸等,均可引起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和神经递质代谢失调,多巴胺受体功能异常。

抽动患儿饮食需清淡,确保一日三餐合理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入,多食绿色蔬菜、水果,适量肉蛋摄入,少食海鲜等发物。尤其在服药期间,避免食用中医上所说的发散类、海腥类食物,如蔬菜类的蘑菇、香菜、香椿、紫菜;水产类的虾、蟹、带鱼、黄鱼等。

2.关注维生素D的补充

补充蛋黄、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补充双歧杆菌促进维生素D吸收。

维生素 D 缺乏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常见。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和促进骨骼健康外,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中也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情绪、身体平衡能力等呈正相关;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递质、神经免疫调控、保护损伤神经细胞等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的降低可能引发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成年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的神经退行性改变。

既往研究抽动症患儿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普遍处于缺乏状态,明显低于正常儿童。通过研究不同年龄段抽动症患儿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程度,发现9岁以上青少年缺乏程度比较显著。这可能因为3年级以上的青少年开始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户外活动更少、每天日照不足,导致维生素D补充率降低。

摄入不足或日照不足,均易引起维生素D缺乏。因此,建议在饮食中应重视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的补充,如蛋黄、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均为维生素D3的重要来源。同时重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此来改善维生素D的自然摄入。

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建议补充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机体对矿质元素如钙、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因此补充双歧杆菌可以促进神经的发育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