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女士
贝贝是去年夏天确诊抽动症的,我当时觉得天要塌了,我因为平时工作忙,还要照顾久病卧床的婆婆,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孩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不自信,我想着他大了就好了,直到他不停地清嗓子、挤眉弄眼、时不时地甩着手臂时,我才重视起来,我发现他更怯懦了。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堆信息,“抽动症”三个字就像大山一样压得我胸口喘不过气,他会不会一直这样?会不会更严重?会不会变傻?我不敢看下去了,我彻夜未眠,第二天带孩子看了抽动症的专家。
相信孩子,是爱孩子的最好方式之一
接诊的医生特别温和,在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地放松,我怕孩子听到一些信息而影响他,我让他在诊室门口等,这个时候医生制止了我,她说:“孩子已经8岁了,他很多事情都懂了,我们需要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怎么了,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他能处理好”,于是在诊室里我不是主角,主角是孩子,我这个时候发现,贝贝的思路很清晰,回答医生的问题井井有条,这个小家伙不知不觉地长大了,而我作为妈妈,却始终没有“成长”。
做了一些检查后,医生开了阿立哌唑,并说定期复查,会好的。医生还教了我一些沟通技巧、饮食上注意事项,我从医院出来后心情很舒畅,因为我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病会好,一切都会好的。
回到家后,打开药准备给孩子服用时,我无意中看到了说明书,“什么!抗精神病药!”,医生怎么可以让我的孩子吃这种药!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我不敢相信看上去那么温和的医生居然开了这么“毒”的药,我马上又跑回医院,找到医生说了我的顾虑。
医生耐心地给我解释,抽动障碍是一种发育过程中的神经精神疾病,阿立哌唑是国际及中国抽动症专家达成共识的推荐用药。目前有研究表明,这个药物的副作用较其他类型的药物副作用小,贝贝是属于中-重度的孩子,并且疾病影响到孩子的社交和生活,所以需要用一个可以快速控制病情并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听了医生的话,我这下彻底安心了。
少走弯路的4点建议
我们开始了治疗抽动症的旅程,其实第一个月的时候就减轻了很多,我这个时候有点想“作妖”,想擅自帮他停药,但后来忍住了。擅自作主这种事我以前没少做,但是这次的患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我不断默念“听专业的意见,我不是专业的”,终于忍到了医生说可以减药,可以停药的那一刻了!我们的抗抽动症之旅终于结束了!
我在此想给大家一些建议,避免走弯路:
第一,理解、关爱孩子,他们不是故意做出这些行为。关键是在家庭中建立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多鼓励少呵斥,多交流少责骂,多倾听多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校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关心。
第二,“忽视”孩子的抽动症状,不要忌讳和孩子谈病情,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好。
第三,调整生活方式,建立积极的生活状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按时作息,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度户外体育锻炼。
第四,如果孩子动作或者发声的抽动症状明显,对学习、生活及交际产生影响,要积极去医院治疗,要听取专业的建议,不要讳疾忌医,专业的事情一定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陈旭勤主任点评: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康复。我们欢迎「爱动天使社区」的伙伴们以及广大家长朋友们在遇到问题或不解时,及时与我们进行充分沟通,共同为抽动症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