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鸿毅,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儿童的睡眠质量是很多宝爸宝妈关心的问题。今天与宝爸宝妈们分享这样一个病例。
阳阳(化名)7岁男孩,因“入睡困难,睡眠不踏实1年”来院就诊。家长告诉我,之前别的医院也去就诊过,各种检查也做过,都是诊断“睡眠障碍”,但治疗效果不理解想。就诊过程中,我注意到“阳阳”时常有不自主眨眼、耸肩样动作。询问这样的动作有1年多了,在完善相了关检查后,我告知家长,“阳阳”除了“睡眠障碍”,还共患有“抽动障碍”。需要一起治疗,在“抽动障碍”得到相应治疗后,“阳阳”的睡眠治疗明显改善。

下面我给各位宝爸宝妈科普下“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睡眠障碍”
1.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快速的、无目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等共患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20%的学龄期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
2.抽动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抽动障碍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并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3.抽动障碍临床表现是什么?
抽动障碍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1)运动性抽动: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多起始于头面部,也可累及颈部、肩部及四肢和躯干。抽动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2)发声性抽动:反复发出的哼声、清嗓声等声音,也可反复发出似有意义的词语声,包括秽语、模仿语言、重复语言。
4.抽动障碍与睡眠障碍
约半数抽动障碍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睡眠障碍是抽动障碍常见的共患病。在抽动障碍患儿中共患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的发生率为12%-44%,包括入睡困难,白天睡眠增多,睡眠不安,梦语,梦游,觉醒困难等。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儿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下降,这与中枢5-羟色胺活动的减少有关。而中枢5-羟色胺活动与睡眠,特别是慢波睡眠有密切关系,动物试验显示,破坏中缝核或给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后,动物出现严重失眠,尤以慢波睡眠减少更为显著。另外孙素真等研究人员发现:抽动障碍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下降呈正相关。这可能与抽动障碍患儿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导致睡眠难以解除疲倦,睡眠质量减低。其次抽动本身会增加额外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会维持高度觉醒状态,入睡较为困难。而这种睡眠质量下降和入睡时间延长使睡眠不能有效的缓解疲劳,从而加重了白天抽动的严重程度,并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5.抽动障碍共患睡眠障碍的治疗
临床上在对抽动障碍共患睡眠障碍的患儿进行抗抽动治疗(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注重个体化治疗)后,睡眠障碍亦可得到改善。加之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包括适宜的温湿度及光环境,规律作息,睡前避免过于兴奋的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能力。只有少数共患睡眠障碍的抽动障碍患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其他药物治疗。